0
近年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之旅,紧紧揪住了全球市场的神经。然而,当本周特朗普再度宣布推迟对中国高额关税时,市场却出奇地平静,波澜不惊。这一反常现象不禁让人发问:曾经对特朗普社交媒体动态高度敏感的投资者,为何如今对关税消息反应如此冷淡?是市场真的“脱敏”了,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今天我们来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揭示市场心态的微妙转变以及潜藏的危机。
特朗普的“社交媒体魔力”曾让市场为之疯狂。自他重掌白宫以来,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便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必读”焦点。特朗普的动态常常在交易时段内毫无预兆地发布,宛如一颗颗“不定时炸弹”,让市场瞬间沸腾。以今年4月9日的“解放日”关税推迟为例,标普500指数在消息发布后盘中暴涨11%,相当于普通年份一整年的回报率。这种戏剧性的市场反应,几乎让猜测特朗普下一条动态的内容成为2025年最“稳妥”的赚钱之道,其热度甚至超越了追逐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迷因股。
特朗普上台后,迅速对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国出口的芬太尼相关产品加征关税,随后又多次推迟实施,使得市场波动成为常态。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5月,标普500指数在重大关税消息发布时的日均波幅高达2.8%,约为历史日均波幅的七倍。这种高频、高幅度的震荡,让投资者既兴奋又疲惫,也为市场后来的“脱敏”埋下了伏笔。
然而,当地时间周一午后,特朗普再次宣布推迟对中国的高额关税,市场的反应却令人大跌眼镜:股市跌幅不仅没有收窄,反而略有扩大。更令人诧异的是,利用期权对冲股市波动的成本在周二降至2025年最低点。这与几个月前市场对关税消息的剧烈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究竟是什么让市场对特朗普的动态变得如此“麻木”?
首先,关税已成为市场的新常态。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但许多关税措施已经落地实施。根据耶鲁预算实验室的最新数据,美国当前的平均关税水平已达到18.6%,为1933年以来的最高值。投资者已经开始适应这一高关税环境,对部分股票进行惩罚性抛售,同时对其他受益于关税保护的股票给予奖励。然而,整体市场依然维持在历史高位,标普500指数的表现甚至被视为总统执政能力的“非官方成绩单”。
其次,投资者对特朗普的谈判策略逐渐洞察。许多人开始将每次关税消息的发布视为谈判桌上的“极端开局”。特朗普本人也曾在得知“TACO”(关税相关缩写)成为流行词时,公开表示这种策略是为了在谈判中争取更大筹码。投资者逐渐意识到,特朗普的动态更多是试探和博弈,而非最终决策,因此不再轻易被牵着鼻子走。
此外,投资者对关税消息的疲劳感也在加剧。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关税壁垒的反复变化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新常态”。历史经验表明,经济体能够适应远比当前更糟糕的贸易环境。市场对耸人听闻的消息逐渐处之泰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心态的成熟。然而,这种平静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大的风险?
事实上,市场平静下的暗流正在涌动。特朗普的“加码”风险不容忽视。市场对关税消息的冷淡反应可能刺激特朗普采取更激进的策略。为了重新夺回市场关注,他或许会抛出更极端的政策。例如,曾经提出的对中国商品征收145%关税的设想,若付诸实施,几乎将导致中美贸易完全冻结。这种“首席交易人”式的冒险行为,可能让市场措手不及。
同时,市场的平静也可能孕育着过度乐观的情绪。高估值、收窄的信贷息差以及较低的隐含波动率,共同构成了投资者普遍的自满心态。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乐观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前兆。例如,今年1月,中国AI模型DeepSeek的惊艳表现曾导致全球市场一天内蒸发超过一万亿美元市值。而7月份疲软的劳动力市场数据,则进一步暗示贸易政策的反复无常和高关税壁垒可能正在对经济造成隐性伤害。
市场对特朗普关税消息的“脱敏”既是投资者适应新常态的体现,也可能是危险信号的先兆。在高关税成为常态、投资者对政策套路逐渐熟悉的背景下,市场的平静反应看似是成熟的表现,但过度乐观的心态和高估值的市场环境却可能让投资者陷入误导性的反馈循环。特朗普是否会加大筹码,市场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切仍有待观察。
风险提示:差价合约交易因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在与BCR交易前,请确保您阅读并已充分了解可能涉及到的相关风险。同时,请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投资需求与经验水平,并在必要时获得独立的专业意见。以上内容仅用于教育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因使用其中包含的信息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失,百汇BCR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报道